江新华 陈瑜 符秀华 邓琪 郝强
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诸多政策促进老年护理专业队伍建设。我校积极申报多项老年护理研究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进行落地转化,促进老年护理试点班的成功开设,明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办学实践,我们发现校企合作为我校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利保障:(1)校企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为科学合理,贴近行业实际;(2)校企合作能为学生开辟充足的实训基地;(3)校企专家开展教研合作,能确保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高技术人才;(4)校企合作能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5)校企合作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6)校企合作能促进专业社会实践的丰富开展。
关键词:老年护理 校企合作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约增加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龄化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订和颁发了一系列应对老龄化发展的政策,全面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强调,要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尽快培养一批有爱心、懂技术、会管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者,此举也对我国老年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相关院校必须积极面对的课题。
1.我校多项老年护理研究课题促进老年护理试点班的成功开设
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高素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增强我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自2013年以来,我校陆续成功申报了《基于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老年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多个省级、国家级课题,组织多名学术专家、骨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部分课题已成功结题,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进行落地转化,为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改革探索积累实践经验。
2015年9月,我校成功开设了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试点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试点班的开设情况,不仅任命老年护理专业课教师为班主任,使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向学生渗透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将所有教学资源向试点班倾斜,为老年护理试点班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同年,我校护理与康复(老年护理方向)实训基地获得淮南市2015年度中等职业教育市级示范建设项目,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明确了该试点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与养老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初步制定了我校老年护理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今,我校第一批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已经进入实习阶段,他们除了进入医院进行8个月以上的轮转实习外,还能进入有合作协议的养老机构进行2-3个月的老年护理专业见习,亲身接触老年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2.校企合作为我校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提供有利保障
2.1校企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为科学合理,贴近行业实际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机制,我校成立了老年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省内外行(企)业专家加入其中。在老年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与行(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参与行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行业专家及专业教学骨干的科学论证,按照养老服务行业的用人标准,共同研究制定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
2.2校企合作能为学生开辟充足的实训基地
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针对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老年护理能力为根本,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基地,从而获得更好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满足社会及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新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2.3 校企专家开展教研合作,能确保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学校和企业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展合作互助,将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我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资源充足,可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同时,养老行(企)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学校可以利用企业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为学校优化教师队伍,保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充分了解行业现状,确保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此外,我校还和省内外行(企)业专家业合作申报临床研究性课题,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和实践,学校还邀请行(企)业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用性教材的编写等工作,实现教研的全面合作。
2.3校企合作能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中职教育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而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校企合作模式来完善老年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3.1积极申报将学校附属医院转型为老年康复疗养机构
在课题研究的支撑下,学校正在积极申报将学校附属医院转型为老年康复疗养机构,此举能帮助专业课教师及时了解老年护理行业现状,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老年康复疗养机构对在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指导的功能,对毕业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从而达到校企的双赢。
2.3.2实施校企双向兼职活动
校企双向兼职活动是指养老企业技术人员与我校老年护理专业教师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主要包含:一是专业教师到养老企业进行顶岗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老年护理专业技能的了解和把握,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二是从养老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聘为兼职教师,他们在教学中能把最新的理念和最先进的护理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织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也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基本功、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促使自己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2.4校企合作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校企合作,能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学校,我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不随意请假,更不能旷课和缺席集体活动,养成有集体荣誉感、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基本综合职业素能。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应对当今社会信息量大而且刷新快速的现状。通过实习机构反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实习机构对我校老年护理实习生的职业素养非常满意,认为其与同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并无任何劣势。
2.5校企合作能促进专业社会实践的丰富开展
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使得用于社会实践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形式也较为单一。据了解,我校多数专业除了教学要求的教学技能实践和轮转实习外,少有机会走出学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我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却有较多机会进入养老院、医院老年病科、社区老年日料中心等与老年人进行亲身接触,不仅能与他们聊天,还能为他们提供所需护理服务。如此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乐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并且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都有莫大的好处。
3.老年护理试点班尝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自我校老年护理试点班开设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教材知识点略微陈旧,与自身在企业一线看到的略有不符。因此,多位专业老师建议学校加快校本教材的开发,开发出适合我校实际并具有特色的系列校本教材。特别注意要及时淘汰过时知识,实时更新专业前沿讯息,保证教材的与时俱进。
其次,在组织学生进入医院顶岗实习和外出社会实践时,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实习或实践场所,尤其是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时,陌生的环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此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岗前宣教和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因焦虑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威胁到自身及他人的安全。除此之外,严格的实习(践)管理制度也能对学生的安全保障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由于老年护理专业“三证融通”的需要(三证指教育部门颁发的毕业证书、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民政和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使其教学任务重、教学时数紧张等问题异常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矛盾,除了应该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合理设置外,还应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有效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我校老年护理专业试点班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提高老年护理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必须重视“三接轨”,即教学实训基与企业接轨,师资队伍素质与企业接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与企业接轨,只有将这三点落到实处,才能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办成我校的特色专业。今后,我们希望能继续在行(企)业专家的指导及参与下,准确把握行业动态及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
1、江新华,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老年护理名师工作坊核心成员,高级讲师,教研组长,联系电话——18949667810。
2、陈瑜,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老年护理名师工作坊负责人,高级讲师,教研组长,联系电话——18949667996。
3、符秀华,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高级讲师。
4、邓琪,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校长,高级讲师。
5、郝强,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医学教研室负责人,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