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下午,我校道德讲堂内座无虚席,同学们正在聆听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从同学们严肃认真的表情和时而发出的欢笑声,我们感受到心理讲座的效果和受欢迎程度都是很好的。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自尊水平、体像烦恼和和人际沟通的调查分析发现,部分学生的自尊水平低下、有不同程度的体像烦恼、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针对学生的这一现状,学生科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升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次讲座的题目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别人?”。田老师先介绍了有关自我意识的理论知识。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部分。生理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自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认识。心理自我是指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过程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认识。社会自我是指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人际距离等方面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层次。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信等层次。自我调控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层次。然后介绍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的重要性、途经和方法。只有认识别人,了解别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友好关系。主动接触别人,用心去观察,多做自我剖析和思考,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些是认识别人的好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重要性、途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