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升学比较规范说法是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单独招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职业专科院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中职学校毕业生中招收的专项措施,对希望继续深造的职校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以满足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要求,也是国家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公平,突出以人为本,改革评价制度,完善职教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一种考试制度。
1.对口升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1.1有利于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对口升学打破了中职教育是终结教育的陈旧观念,建立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激励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可以满足同学们学习深造的理想,同时也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
2.2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等问题而出现了招生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对口升学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破解职业教育就是“差生教育”的尴尬局面,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探索了一种新型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2.对口升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学校师资方面
很多中职学校中是以技能就业为主,中职学校重视了技能及专业课的设置,而忽略了文化基础课,造成了严重的偏科现象,对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理论教学师资力量不强,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中职学校专业较多,专业差异性较大,每个专业升学与就业学生因人数、教室等客观因素,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2生源素质方面
由于历史的形成的偏见,高校的扩招、高中录取规模的增加,中职学校生存遇到威胁,为了生存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录取分数线逐年走低,招生几乎无门槛,中职招生难,且生源差;学生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特别理论文化基础较差。此外,中职学生自律意识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厌学,继续升学的愿望不强烈。
2.3考试时间冲突
对口升学考试一般都在每年的3-4月份,在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中职生很忙碌,有的专业正在实习,有的在准备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有的需要参加技能大赛前的培训和辅导,同时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对口升学复习冲刺的关键阶段,所以很多学生精力分散,难以几头兼顾,最后反而一事无成。
2.4对口升学政策变化频繁
以安徽省对口升学为例,2013年之前是参加全国统考,语、数、英各150分,专业综合300分,满分750分,俗称“小高考”,率取率较低;2014、2015年取消了统考,改为高校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录取率大幅提高,但是招录情况极不规范;2016年开始,实行“省文化课统考”+“校自主招生”的模式,省考划定文化课最低分数线,校考分数线由各高校自主确定。对口升学还有校长实名推荐免考,获奖免考等录取形式,2017年对口报名程序和流程与高考一直,政策不延续,考试形式变化频繁,很多政策变化、甚至考试大纲都是紧急通知,给学生备考和教学都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3.对策分析及思考
3.1加快技能型高校建设
现阶段急需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步调,国家虽然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但转型发展的步调慢,很多的高校还没有完成进一步的转型,对口升学录取的本科院校较少,而且仅限于省内招生,还不能像普通高考一样实现全国性的招生,对中职对口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中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还有待拓宽和伸展。
3.2教学目标兼顾升学就业
对口升学应该是有一定比例的,中职学校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专业课的教学,把职业教育办成以升学为目标的翻版的“普通高中”。教学目标要兼顾学生毕业后“纵向”可升学,“横向”可就业。
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升学和就业需求情况分班管理。并对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进行考核和选拔。这样既保证了升学班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理的课程设置;也保证了就业学生能够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课程,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技能训练。系统合理的开设安排升学班课程。中职学校应当细致分析高考大纲,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系统合理的开设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并兼顾技能训练,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3.3统筹合理安排时间
学校根据学生毕业去向不同,合理安排好实习、技能大赛、备考复习等时间。建议有梯度的培养各年级学生的技能,争取对口升学学生能在第二年参加技能大赛,在第三年关键阶段用最少的时间巩固技能,取得好的技能成绩,并有更多的时间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3.4探索中高职招生的衔接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选拔和成长机制,为了实现中高职顺畅的衔接,必须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高职招生慢慢转向以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为主,这是高职真正办出特色的基础所在,也是职教发展的关键所在。
3.5优化对口招录模式
目前的招录模式也给考生和高校带来很多压力,由于对口升学的影响和认知度还不及普通高考,很多考生填志愿和考试随意性很大,很多高校对此也很无奈,明明准备好的学校自主考试等不来考生,缺考人数占据大半。由于学生可以被多数学校同时预录取,但只能确认一个,导致部分高校预录取名单和真实报到人数差距很大。
4.中职生参加“普通高考”是利弊分析
从2018年对口升学报名、体检、考试等流程就与普通高中学生基本一致,考生考不上对口或者对口录取不确认单额考生,还可以参加普通高考,这样的政策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目前大多数中专学生的生源都是达不到当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分流生,从文化课和学习内容角度看,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参加普通高考,中职课程也是按照其专业来安排,虽然有文化基础课,但是也是安排在第一学期或者第一年,后两年多是安排专业课和实践课,如果让这些中职生去参加高考,考上本科及以上成绩的考生凤毛麟角,二本以上的高校更是屈指可数。这样的机制也加剧了职业学校办“高中班”来应付普通高考的不正常现象,对于正常学习的中职生也不公平。
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每年拿出一定的指标,强调对口招生,不能跨类别招生。以更适合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考核方式来选拔优秀的毕业生进入高校学习。
5.其他方面
目前我们省对外省户籍的考生限制很严格,目的是防止高考移民等不公平现象。建议放开应用型本科和专科招生的户籍限制,只要在皖有三年连续的学籍,中职毕业就允许报考应用型本科和专科,方便在皖务工子女报考。
对口升学为中职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步伐的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顺利进入高校学习。使中高职教育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相信职业教育的明天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