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教学内容梯度化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已有知识参差不齐,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接受所学的知识,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讲授新课前,要布置课前预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与本课有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弥补知识缺陷,从而顺利学习新知识,没有“威胁”感。
在学习减数分裂有关知识时,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有丝分裂中各时期特征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理解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变化特征就比较自然,如减数分裂中的复制过程与有丝分裂是相同的,结果也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接下来讲授“联会、四分体”等概念时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特征很相似,这有利于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特征,也有利于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在进行比较时,我们将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比较,再将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再进行图形辨认、绘图等能力训练,最后让学生填表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通过这种梯度学习,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比较轻松,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 课堂提问难度个性化
课堂提问语言要有层次性,设计提问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由易到难的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因而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提问的难度要有梯度,提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难度的问题要请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可以找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难度大的问题可以找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与正确回答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即使在回答较易的问题时,如果出现思维障碍也要及时要给予引导,正确回答问题后要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使他们也能从回答问题中找到自信,从而感到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