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文章

郑为华老师论文-简述护生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

发布时间:2016-12-02  信息来源:管理员 阅读次数:4407

    

作者:郑为华    单位: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生理名师工作坊


摘要:医疗事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程,而护生是这个伟大事业的后备力量。护生能否胜任护理工作,很大程度取决于护理学习过程中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形成的职业道德。基于此,笔者浅谈了护理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提升护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专业技能  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Abstract: Medical care, as a foundational work of a nation, has received continuous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public. Nursing students, as the reserve forces of such a great cause, should undoubtedly take an active part in building this cause. Nursing students’ ability to perform the nursing work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s on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cquired and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form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nursing work.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nursing, in the hope of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occupational ethics of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ccupational ethics; teaching methods

 

护士是医疗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辅助医师展开对患者的治疗,所以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同时,护士还要面对病患这一特殊群体以及病患家属,所以一名优秀的护士还要具备较强的亲和力以及沟通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中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便是培育专业护理人才的场所。所以在护生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这两方面给予同样的关注,万不可偏倚一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4]。在实际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以及各项实践操作难免枯燥、乏味,甚至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引起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兴趣则显得尤为重要。

1.1以实用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对护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实用性,那学生在学习时便能抱有较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护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因溺水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如果此时周围人群懂得如何准确实施心肺复苏术就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抢救存活率,而心肺复苏术恰恰是我们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由此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感受护理的艺术魅力  

    南丁格尔说护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且还是一门精细的艺术[5]。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挖掘护理的艺术魅力,打破枯燥教学的桎梏,把护理教学上升到美的高度。这是一个有难度的转变,但如果把护理放到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艺术形式当中就会降低这种难度。比如可以通过排练戏剧的方式。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排演具有护理情节的戏剧,让学生在戏剧中领悟护理艺术,从而培养对护理学的兴趣。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极高、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护理操作实践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能固守陈旧的教学方法,而要灵活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具体的教学要求。这样不仅能克服“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造成的厌学、畏学情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 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学习的难点在于其枯燥性、刻板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1.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简明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讲解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把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特别在讲到压疮的力学因素时,剪切力的形成对于学生特别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就可以把我们的皮肤比喻成我们的最外层衣服,肌肉层就是我们的里层衣服,当我们坐在靠背椅上时内外层的衣服由于摩擦力和重力的因素发生错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卧床病人的剪切力的形成。

2.1.2 案例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案例,让学生就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3]。此方法引起学生既可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起到及时复习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巩固法

理论知识的枯燥性使的学生没有太多兴趣去记忆。根据艾斯浩宾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1]。也就是说学习的新知识在一天之后,如果不抓紧复习,就只剩原来的25%。所以要及时复习,这样一天后保持的记忆率能达到为98%。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回答、集体回忆、书面语言回到等方式达到对新知识的巩固。

2.2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护生的实践能力更多体现在实际操作能力上,所以要让学生多去做,去操作,所谓“操万曲而后晓音”。在不断的操作练习当中,学生可以形成运动记忆,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

2.2.1模拟情境法

情境式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真实的病人病情,通过护理人员的具体检查和护理措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已学知识,学习特定专业场所中所需护理技能的教学方法。[2]

    在进行情境模拟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记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结束后要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操作心得。在常用卧位这一节就可以让同学现场模拟各种卧位,然后让同学讨论。模拟情境法不仅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2.2参观教学法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所以在一段时间学习后可以带学生到医院进行实地的参观。实地参观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实际操作。这样更加真实、直观,可以弥补模拟情境法的不足。注意的是,运用此教学法首先要让学生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为了使学习达到目的,教师要在参观时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要做好记录。参观学习后学生还要整理参观笔记提交书面报告。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在培养护士专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略对职业道德的培养。由于护士职业的特

殊性,这就要求其具有特殊的职业道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精神。对病人特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行和爱心。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及高尚的思想情操。笔者认为这些职业道德的培养关键在于了解自身的责任和对自我价值的可定。

3.1教师的言传身教

护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他们既可以养成高尚的情操也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而其价值观的形成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对朝夕相处的教师的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思想言论都会给护士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护生形成良好的操守,作为护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要有严谨的教学风格,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只有教师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2模范护士的榜样作用

    模范作用不仅来源于教师自己,还可以来源于模范护士。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涌现出了许多具有榜样力量的模范护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这些榜样人物将强对护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讲述,也可以集体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通过对这些榜样事迹的具体了解,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3.3护理事业价值的肯定

   对自己即将从事的事业具有高度的肯定有助于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好多学生进入护校学习,以及从事护理工作都并非自己的本意。有的因为在报考时志愿调剂,有的因为屈服家长的意愿。这些都导致大部分护生对护理事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再加上社会舆论对护校的误解,更加不利于护士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护理职业的价值。

                   

四、结语

护生教育是多样性的,其中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其重中之重。但是这两方面的教育不是独立相对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别。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著. 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 :365-367.

[2]厉瑛,张静.情境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88—389.

[3]田贞尚,胡月琴. 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0-91.

[4]殷磊. 护理学基础(第三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 Florence Nightingale著,庞洵译. 护理札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