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生理名师工作坊 顾伟 232007)
[摘要]在一定的情境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心理年龄的特点,教师运用实物、语言、或其他形象化手段向学生展示某种情境,通过日常生活问题、化学史、化学实验、多媒体技术等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意义。情境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 情境教学法 化学实验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这样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师职业某些方面和厨师有些类似,知识点就是食材,只有搭配合理、方法得当,才会营养丰富、入味可口,教师要用合适的“烹饪”方法,奉献给学生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餐”。
1.职业学校化学教学的现状
在多数开设化学的职业学校中,把化学学科归为文化基础课,因受应试教育和学科本位的影响,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和所学专业的整合,教学方法往往采用填鸭式的讲授,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罗列,实验现象自于教师的描述,实验结论也是由教师直接给出,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
2.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是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运用实物、语言、或其他形象化手段向学生展示某种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激起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目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中的“境”不一定是真实的物,它强调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使人的情感或情绪产生变化,既能以实在的物景,也能以营造的气氛、产生的情感共鸣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做了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情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而感到骄傲。”
3.创设化学课堂教学情境
医用化学课程是对护理等医学专业来说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课本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化学知识的活力和意义。
3.1通过日常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情境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教育信息。利用生活经历来获得化学知识,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到《糖类》知识时可创设如下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回忆经历过的军训生活,操场上有少数同学因身体不适而不能坚持,甚至就会晕倒,如果让同学在阴凉处,在医生的指导下喝一支杯葡萄糖水以后,症状就能很快缓解,休息一会儿就能归队训练了。这样的校园生活情境,同学都亲历过或者看到过,因此在讲解糖类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时,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学习也更主动。学生更容易理解糖类在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知识掌握也就更加牢固。这时提醒同学感到不适的学生大多没吃早饭,造成低血糖。还会导致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引发胃痛,同时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教育。
3.2利用化学史故事引导课堂情境
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化学史不仅是一部记载化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动人的历史画卷,每一页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化学史实、化学家的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例如在学习《王水》这个知识点时,可讲述一个情境故事: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丹麦著名的科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了表示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将自己的诺贝尔金质奖章“藏”在王水中,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后来,德国纳粹分子洗劫玻尔的住宅,但对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一无所知,金质奖章逃过一劫。战争结束,回到祖国后,玻尔重新从溶液中提取了金,并重新铸成奖章。这件事表现出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3.3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可以把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化学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的实验情境,设置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更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探究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3.3.1实验现象感受情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加以引导,例如:淮南是豆腐的故乡,“有淮南豆腐甲天下”美誉,同学们想亲手做一块豆腐吗?经过浸泡、研磨、制浆自制一杯浓豆浆。取一小勺葡萄糖内酯并溶解将自制的浓豆浆倒入一个洁净的500 mL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85℃左右,边搅拌,边向热豆浆中加入葡萄糖内酯溶液,直至有白色絮状物产生,停止加热,静置片刻后,就会看到豆浆中有凝固的块状沉淀物析出。静置20分钟后过滤,再将滤布上的沉淀物集中,叠成长方形,用一个盛有冷水的小烧杯压在包有豆腐团块的滤布上,大约30分钟后,即可制成一小块豆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有很强的直观性,能时刻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求知欲。
3.3.2实验失败创造情境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例如演示或操作失误造成实验失败,此时巧妙地以此创设情境,或故意设计一些实验“意外”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实验失败及原因,并创造条件使实验最终达至成功。例如《HCl喷泉实验》是实验中重要而精彩的内容,但也容易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实验失败,先取一烧瓶HCl气体,用滴管压进少量水并将烧瓶倒置于石蕊溶液,此刻学生全神贯注的期待着喷泉的产生,确怎么也喷不出来,此时教师让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失败可能的原因,再梳理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经过改进让后再进行第二次实验,总结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终于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胜利的欢呼声。
3.3.3仿真实验设置情境
仿真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模拟和再现真实情境的功能,能克服因药品、仪器、污染、时间等的限制,能很好不错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缺陷,提提学生积极性和效率,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实验教学,但是只要应用恰当,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3.4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抽象情境
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在化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通过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接近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一些微观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概念和原理,或者比较抽象的概念,也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如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的微观结构、质量守衡定律等。所以通过外部多种刺激迅速感知教学内容,创设直观情境,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4.创设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仅是创设教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创造学的情境,一个良好的教学互动的氛围。但是实际教学中也这样的尴尬情况,遇到个别班级的学习风气不好,即使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只是感到热闹、好玩,并没有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情境教学,笔者认为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问题情境式教学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4.1用活教材,不生搬硬套
钻研教材,根据知识点和情境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有联系的问题组,做到教材的二次开发、创设化学情境。选择学生能感悟的情境素材或实验,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安排好层次,整个设计做到有趣、恰当。
4.2积累素材,不急于求成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较恰当的教学情境,就必须有充足的教学材料,材料充足,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才能丰富。在此期间我通过上网查阅、期刊杂志、书籍等积累一定的素材,还通过阅读学生专业书籍,找出专业课程和化学课程之间的关联,这样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才会得心应手。
4.3灵活多样,不千篇一律
实施情境式教学时,从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对之前的教学设想发生严重偏差时,要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总之,情境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是吸取了当今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9
[2]曾凡玲.新课程理念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3]刘铮.情景教学法的辩证施用[J] .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8,2
[4]辛彦.浅谈中学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成才之路, 2009,(10)
[5]胡久华,乔敏.例谈化学课堂上教学情景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8,29(5)
[6]龚发兴.关注教学情境创设提升情境教学功效[J].宁德师专学报,2008,(2):86-88